 
    您所在的位置:易倍策略>新闻资讯
刚刚结束的93阅兵让大家热血沸腾。30℃的高温下,阅兵训练场上的女民兵们挥汗如雨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后勤组为她们准备的不是冰镇饮料,而是一杯杯热腾腾的姜茶。这一看似与常理相悖的举动,其实蕴含着深厚的中医养生智慧。
外热内寒:夏季身体的真实状态 高温天气下,人体阳气浮于体表,内里尤其是脾胃反而相对虚寒。这就形成了“外界炎热”与“内里虚寒”的矛盾状态。 想象一下,夏天的地面被太阳晒得滚烫,但地下室却凉爽甚至有些阴冷。我们的身体在夏季也有类似状态——表面出汗发热,内部脾胃却处于相对“虚寒”的环境。 小小姜茶,大有作用 为什么喝热姜茶?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树林解释:小小一杯姜茶实际蕴含着传统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智慧,它不仅是为了驱寒,更是为了在户外高温、高强度的训练环境中能够起到益气生津、温胃散寒、防止外感的作用。 热姜茶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了多重功效: 1. 温胃散寒 2. 益气生津 3. 振奋脾阳 何时食用最佳?讲究时间更有效 中医认为,饮食调理需顺应人体阳气运行规律。建议在早上或中午前食用姜茶,因此时人体阳气升发,向上向外走,食用姜茶可顺应阳气运行,更好地发挥其温中散寒的功效。 到了晚上,阳气需潜藏内敛,此时应尽量少吃姜,以免扰动阳气,影响睡眠和身体修复。 当然,若有应急需要,则可随时食用。比如不慎进食生冷寒凉食物,或感受风寒时,及时饮用姜茶可减少寒凉对脾胃的伤害,预防感冒发生。 古老智慧的现代应用 姜与红糖的搭配,完美演绎了《黄帝内经》“辛甘发散为阳”的古老智慧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民间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的说法——“春夏养阳”的中医理念:越是外热浮越,越需固护体内微阳。 姜茶虽好,并非人人适宜 医生特别提醒,体质偏实热或阴虚者应慎用生姜。如果您常有咽喉肿痛、口干舌燥、便秘、痤疮频发等症状,可能不适合饮用姜茶。
姜性味辛温如一把火炬,可直入中焦温暖虚寒的脾胃。
搭配以红糖甘温如泉,补中生津,能滋养被暑热耗伤的气血。
适量姜茶能够温中散寒,振奋脾阳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对高温环境的应对能力。
 
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