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   您所在的位置:易倍策略>新闻资讯
你是否也曾这样感叹:上同样的班,别人下班后还能神采奕奕地去健身、社交,仿佛有耗不完的电量;而自己却像被抽空了所有力气,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瘫在沙发上,用手机里闪烁的光影来麻痹自己。这感觉,恰如“充电一整天,续航一小时”。 其实,这不仅仅是“累”,更可能是气血与心神在不知不觉中“漏”了。而秋天,正是弥补这种能量亏空,为身心“固本培元”的黄金时节。 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。”秋季养生,核心便在于“收养”——收敛夏季向外耗散的气血,稳固浮躁的心神,锁住滋养身体的津液。学会“收”,才能为冬天的“藏”打下坚实基础。 收气血:堵住能量的“漏洞” 那些精力充沛的人,并非天生“电池”容量大,而是更懂得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耗电,并及时充电。秋季收敛气血,正是此意。 1.睡眠是“最佳充电器”:顺应秋日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的规律。避免熬夜,争取在晚上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。夜间是身体修复、气血归藏的关键时刻,高质量的睡眠远胜于任何补药。 2.饮食是“高效蓄能池”: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(如葱、姜、辣椒),以免助燥伤阴,加剧气血耗散。多吃些性味平和、滋阴润燥的食材,如山药、南瓜、莲子、银耳、百合等,它们能温和地滋养脾胃,化生气血。 3.运动宜“缓”不宜“泄”:告别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,那会让你在秋天“泄了阳气”。选择散步、慢跑、瑜伽、太极拳等温和项目,让身体微微发热即可,目的在于疏通经络,而非耗散元气。 收心神:关闭精神的“后台程序” 1.减少信息过载:尝试定时远离手机,尤其是睡前。给大脑一个清静的空间,避免海量信息持续刺激心神。 2.培养专注的片刻:无论是静坐冥想、品一壶茶,还是专注地读几页书,都能有效地收摄心神,让散乱的思想回归当下。秋日登高望远,看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,也能在开阔中让心境沉淀下来。 3.学会“断舍离”:远离那些消耗你的人和事,给生活做减法。精神的内耗是最大的能耗,守护心神的宁静,就是最高效的节能。 收津液:为身体“保湿锁水” 秋燥最易伤津液,导致口干、咽干、皮肤干、便秘等问题,整个人就像一台运行发烫、缺少散热的设备。 1.主动饮水:不要等到渴了再喝。建议常喝温水,小口慢饮,更能被身体有效吸收。可以泡点蜂蜜水,或饮用梨水、银耳羹,滋阴润燥效果更佳。 2.巧用润肺食材:梨、荸荠、甘蔗、罗汉果都是润肺生津的“天然甘露”,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煮水或煲汤。 3.环境保湿:如果室内干燥,可以使用加湿器,或者在床头放一盆清水,顺利获得物理方式为环境增添湿度。 4.皮肤保湿:紧绷的皮肤状态,会让人潜意识不断处于紧张的环境氛围中,选择高效补水保湿的护肤品,可以帮助皮肤保持滋润,更加舒适。 秋天是一个修整、蓄能的驿站,当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去“收气血”、“收心神”、“收津液”,便是在为身心构建一个坚固的能量屏障。学会“收养”自己,每个人都可以从从容容、游刃有余。

 
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