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   您所在的位置:易倍策略>新闻资讯
秋季气温骤降,血管也跟着“敏感”起来——你知道吗?秋季是静脉血栓的高发期!久坐不动、保暖不当、饮水减少,都可能让血栓悄悄找上门。
一、为什么秋季血栓易 “作乱”?
1.血管遇冷收缩:
低温会让血管管腔变窄,血液流速随之减慢,容易在血管内淤积形成血栓。
2.活动量大幅骤减:
气温变冷后人们更倾向于窝在沙发、床上,久坐或久卧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“停滞”。
3.水分摄入普遍不足:
秋季气候干燥,若日常饮水偏少,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,增加血栓形成风险。

二、这几类人要格外警惕血栓!
●长期久坐的上班族、学生党(每天久坐超8小时);
●术后卧床、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的人群;
●孕妇、体重超标(BMI≥28)者及60岁以上中老年人;
●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的“三高”患者。
三、3个简单动作,远离血栓风险
1.勾脚运动:
坐姿时,保持上半身挺直,双脚平踩地面。先缓慢将脚尖向回勾,尽量让脚尖贴近小腿后侧,感受小腿后侧肌肉的拉伸感,保持该姿势1-2秒;再缓慢将脚尖向前伸,直到脚面有轻微紧绷感,同样保持1-2秒。如此反复10-15次,即为1组。
2.定时起身走动:
设定闹钟或利用手机提醒,确保每陆续在坐满1小时就起身。起身时避免突然站起,先缓慢挺直腰背,双手撑住椅子扶手借力站起,防止体位性低血压;随后在室内缓慢走动,如绕着办公桌、客厅踱步,也可搭配简单的抬腿动作(每走几步轻轻踮一下脚尖),持续2-3分钟后再回到座位。
3.实行保暖+足量补水:
选择宽松透气的保暖裤,比如加绒休闲裤、保暖运动裤,尽量不穿紧身裤、束脚裤,它们会压迫脚踝、膝盖后侧等部位的血管,阻碍血流;室内冷时可给腿部盖薄毛毯,防止血管因受凉收缩。
每天喝1500-2000ml 温水(大约3-4瓶550ml矿泉水),建议每小时喝100-150ml,少量多次饮用,避免一次性喝太多增加肾脏负担;尽量不喝含糖的饮料、浓茶,以防身体缺水或血液变黏稠。

四、出现这些信号,别硬扛!
若身体出现以下症状,可能是血栓的“预警信号”,务必及时就医检查,切勿拖延:
●单侧腿部突然肿胀、按压时痛感明显;
●腿部皮肤发红、发热,局部温度高于其他部位;
●伴随呼吸急促、胸口疼痛,需警惕血栓脱落引发严重问题。
秋季护好腿,身体健康少遭罪~快把这份指南转给家人朋友,一起愉快过秋吧!
 
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
        